在田里养鱼需要选择适合养鱼的田,并进行一系列的田间工程和管理措施,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保水力强、不受洪水威胁的稻田。
插秧田和抛秧田适合养鱼,直播田和散播田也可以养鱼,但不宜做高产田。
田埂:田埂高度30-40厘米,顶宽30厘米,底宽50厘米以上,必须坚固整实,防止漏水、坍塌和逃鱼。
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应对角设置,宽度30-60厘米,设置拦鱼栅,防止鱼逃跑。
拦鱼栅:拦鱼栅用铁筛网或沙网,孔隙或网眼大小根据鱼苗规格确定,高度和宽度比进出水口大15厘米,设置两层,防止污物和鱼逃跑。
挖鱼沟:鱼沟深40厘米,宽40厘米,形状根据田块面积和形状而定,如十字形、口字形等,沟的四边靠近田埂,泥土用于修筑田埂。
鱼溜:鱼溜设在鱼沟交叉处,深80-100厘米,长宽各2-4米,便于鱼活动和投饵。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5-7天放鱼,即水稻秧苗开始返青时。
放养品种:主要放养鲤、草鱼,有条件的地方可试养鲫鱼等新品种,放养比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放养密度: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还需适当投饵。投饵时间为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
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控制,以免影响水稻产量。
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
防止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及时堵塞。
保持水位,秧苗分蘖期浅灌,孕穗后需水量大,收割后水位应再加深。
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收割水稻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通过放水使鱼类集中至鱼溜,便于捕捞。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在田里成功养鱼,实现稻鱼共生,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