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看到古代科举或者碑文的小毛笔字很漂亮?感叹古人尽然能写出如此规整的书法作品——这其实就是小楷。现在人很少有写小楷的,但是能写好却显得与众非凡,本文就来告诉大家小楷的练习方法。
一、小楷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楷书中三四分见方者称为小楷。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字多书写在竹木简或布帛之上。纸张发明后,在相当长的段时间里,字仍然书写在布帛上。文字是用以记事的,因此字就不会写得很大,而小楷更作为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工具,是书写的主要形式。小楷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它真是不可或缺的。近代以来,喜爱书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但写小楷的却很少,因为参加书展的总是大字醒目,书法艺术发展中重视小楷这一品类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楷与大字的关系
幼童习字多是从大楷开始,数年之后,开始习小谐。练好小楷,既可以进而写大字,又利于练习小楷。
小楷与大字很不相同。小字不应完全认为是大字的缩小,大字也不能完全认为是小字的放大。大字宜放中有敛,小字宜敛中有放。大字易于姿肆纵放,但如果一味纵放,则会轻率不沉着;小字本身是收敛的,但如果过于收敛,就会形拘笔滞。写大字要善于笔锋体势,而且无刻意做作,一切纯出自然,如果不是学养达到是办不到的,刻意做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学识浅薄装腔作势。写小字要能笔迹使转分明,如见毫发,要四面八方俱著墨力。
三、小楷的练习
小楷不容易写好,要具有独特的风貌就更不容易。普通的小楷只有三分至四分,支笔的活动范围有限,怎样驾驭笔是写好小楷的先决条件。写小楷要做到凝神静气,收视返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融笔畅,心躁气浮是不可能写好小楷的。
写小楷用笔
(一)入门。学写小楷同与大楷不一样,写大楷是先从点画要求入手,所谓起笔、行笔、收笔等,待掌握笔致要领之后,再学结体。而小楷的临习,则应从结字入手,因为小楷字径不过三、四分,要写得疏朗停匀,宽绰有余,确实需要大量的临习。可以从摹写入手。如果每天摹写300字,不用一年时间,能掌握位置要领。如果要求高的话,最好多选些范本,半年摹写一本,摹过几本帖之后,可以对小楷的结体有较深的体会,同时,也不会因为一家染上某些习气难以摆脱。
摹写只是掌握小楷结体的入门,通过摹写领会小楷结体的主要规范。摹写有一定基础之后,就要进行临写、进而脱开范本背临。经过这样临习之后,就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钟绍京小楷《灵飞经》
(二)提高。提高阶段主要是在笔法、章法、墨法上下功夫。
1、笔法。通过摹写、临习掌握结体要领之后,粗看上去字已初具规模,但往往经不住细看,究其原因就是笔致点画不到家,因此就需要在笔法上加深功力,要做到笔笔规整停匀,在此基础上追求笔致的变化。因为如果点画完全规整停匀,就不免呆板。必须结合字的体势来考虑笔画。当然,这变化必须适当,必须统一在和谐之中,否则就是过犹不及。
2、 章法。小楷在章法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行距、字距、天地留白,横直成行或直成行横不论等。横直成行的章法虽极尽规整,但缺乏生气,有的用半透明影格,这是不可取。因为用影格虽能达到布白规整的要求,但显得呆滞不自然,而且一用影格,也谈不上什么布白的功夫了。
小楷布白
在章法上下功夫的第一步是要把一行字写直:第二步是要把字距、行距的疏密掌握好。如果行距很宽,疏疏朗朗数十行,乃至数百行,全凭目测,做到首尾如一,自然不容易,而且所留天地要尽可能宽一些,还要齐平。要做到平头平脚就必须有通篇考虑。每行开头注意齐平是比较容易的,而平脚就要在每行写到底以前好几个字就要考虑它的疏密安排,如果等写到最后两三个字时再去硬挤硬凑,就会破坏和谐自然的气氛。
章法和笔法也有关系,一般笔致纤细的不宜行距宽,笔致厚重的不宜行距密。因为笔致既已纤细,行距再宽,通篇来看就显得苍白:而笔致厚重的如行距过密,就会显得黑压压一片,透不过气而有压抑感。
笔致厚重的小楷
3、用墨。小楷的用墨也要求变化,因此一般用能使墨渗化的生纸,且用墨锭研墨。研墨有浓有淡,一般浓墨为宜。初学时墨浓会拉不开笔,功力深了,自然可以掌握。如果墨的浓度是蘸墨太多时着纸略有渗化的程度,则更易“秾纤间出",体现行笔的节奏,既可排除停滞的毛病,又可使书作更富意趣。当然,在未掌握好行笔的节奏之前,这种墨色变化是不容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