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灼言·主播评|安全漏洞何时不再用生命来填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20:22:00    

重庆某校园的化粪池悲剧,撕开了安全管理“纸上画饼”的残酷现实——一块腐坏的木板、一片仿真草坪,竟成了吞噬生命的“隐形杀手”。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问责,但免职不是句号,而是整改的问号。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隐患排查总在“事后诸葛亮”?日常巡查的眼睛难道被“形式主义”蒙蔽了吗?

这起事件暴露的不仅是某个井盖的失修,更是校园安全“重面子、轻里子”的顽疾。消防通道成摆设、实验室危化品随意堆放、体育器材“超期服役”……隐患不会“自愈”,侥幸终将“致命”。安全不是文件里的“漂亮话”,而是脚踏实地的“保命符”!

重庆全市排查是亡羊补牢,但全国校园更需要一场“安全革命”。与其事后“挥泪斩马谡”,不如建立“隐患即事故”的追责机制,让管理者牢记:井盖下是生命,疏忽后是深渊。学生的生命,经不起任何一块“腐板”的重量;校园的安全,容不得半点“差不多”的敷衍!

文/陈一钊 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