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大深圳论坛上,专家学者为AI健康发展“把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3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从AlphaGo到ChatGPT,再到DeepSeek,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信息技术,现已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但是,很多人担心AI的迅猛发展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渐渐失控。如何积极地拥抱AI浪潮,让AI更好地赋能千行万业?在日前举行的北大深圳论坛2025上,专家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AI。大咖们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脉”AI,为AI生态的健康构筑建言献策。

张锦:善用AI,为基础研究插上“翅膀”

基础研究对于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主导国际竞争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基础研究存在实验数据难以标准化、研究思维受局限、实验室与产业化脱钩等困境。如何用AI为基础研究疏通“堵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在题为《AI4S: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中表示,AI可以通过数据、模型、算力的深度耦合,数据+知识双驱动,实现端到端的材料开发这三种范式,推动基础研究。

据张锦介绍,中国目前已备案生成式AI大模型近200个,注册用户超6亿,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模型百花齐放、算法创新突破、算力基础夯实,这都为AI助力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机遇。在这种良好的基础上,张锦认为,我国在算力方面,应该集中优势融通算力资源;在模型方面,应该目标牵引,打造垂直领域领衔模型;在数据方面,应该建立共享机制,提出数据标准化方案;在场景方面,应该清晰定位,明确国家战略、经济市场、科学前沿问题。通过着力解决好科学研究的数智化转型、构建平台科研模式、开展交叉型人才培养这三个关键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道路,促进人类社会千行万业的发展进步。

张锦还特别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他以“无法让AI在欧洲地图上找出深圳”为例,表示:“AI擅长在给定的范围内找到全局最优解,但需要人类的专业知识来提出好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参数空间”,越是在AI时代,越需要“能提出关键问题的人”。

李扬:通过政策让更多人在AI浪潮中获益

AI的迅猛发展无疑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了AI向各个领域迅速渗透的问题。他说:“我们必须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全面的社会政策,大力促进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李扬提出,“需要全面的社会政策”。他建议,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者,让更多人能接触并应用人工智能,要让普通人不惧怕AI,尽可能让他们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同时,针对AI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他建议要设计合理的制度,对那些通过利用新技术和资本获得巨大利润的公司课税,将所获资金用到免费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上,要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让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富更多地分配给普通劳动者。而对在这一轮科技浪潮中走在前沿的高科技公司,李扬建议要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监管,特别防止少数公司垄断市场,限制他们过度控制市场和用户的数据,鼓励高科技市场的竞争。同时,确保公众与技术发展的决策拥有发言权,“不能让技术决策只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手中”。

海闻: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需平衡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表示,面对风起云涌的AI浪潮,一方面要积极拥抱、主动求变,另一方面也要在AI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引导、合理规划。“AI必定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就业方面,AI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的结果就是就业岗位会减少。如何创造更多新的岗位,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合理的研判。再比如教育,因为AI带来的产业和技术的迭代如此迅速,这对教育也提出了很高要求。”海闻强调,不能因为AI可能带来的冲击就因噎废食,他说:“就像生活水平高了,肥胖问题会增多;新能源车普及了,人们走路的能力会下降,这都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这就要求AI发展不能只考虑技术层面,还要考虑社会层面,尽可能把负面的影响消除,让科技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得人才者得天下”,AI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人才争夺战。对此,海闻表示各地不能因为AI火了,就一窝蜂地出台各种政策吸引AI人才。“社会的发展不会只需要一类人才,不能因为现在AI发展势头最猛,就你争我抢地出台大同小异的政策,这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合理打造吸引人才、让人才能留下且安心创新的宽松环境,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