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进入高发期!台州一男子被棕褐色的蛇咬一口,肿到青紫!看到请远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7:22:00    

来源:台州晚报

入夏后,随着气温升高,蛇虫类进入活跃期。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难免与这些动物“狭路相逢”,若应对不当,容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在山上被五步蛇咬伤

日前,临海63岁的张大爷到山上干农活。他在用锄头松土、清除杂草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右脚踝一阵剧痛,定睛一看,一条棕褐色的蛇正飞快游窜进了草丛。他在慌乱中留意到,这条蛇的头部是三角形,蛇身花纹看起来非常瘆人。低头一看,他的右脚踝有一处明显的蛇牙印。

疼,非常疼,这是张大爷的第一感受。一瞬间,冷汗从额头上滴落下来。想起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急救方法,张大爷用随身携带的布袋紧紧地绑住伤口,希望阻止毒血扩散。

由于是独自在山上,张大爷忍着剧痛下山,又一个人来到医院,已经是被咬后两个小时。

“患者不认识蛇的品种。通过患者的描述以及伤口的表现,我初步判断咬伤他的蛇是毒性很强的五步蛇,立刻为他注射相应的血清,同时及时为他处理伤口、包扎。”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蛇类医药分会委员、台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彬彬说,刚到医院时,张大爷被咬伤的右脚青紫肿胀十分明显,并且伴随火烫般的烧灼剧痛感。

“比较严重的是,血化验显示患者血小板只有4×109/L,正常值在100×109/L-300×109/L。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胸腹腔大出血的风险。”李彬彬说,幸运的是,经过检查,张大爷并没有内出血症状,注射血清之后,血小板逐渐恢复到正常值。

被蛇咬后切勿胡乱包扎

比起蛇毒,更难处理的是患者的右脚踝严重肿胀。特别要提醒一下,不具备正确包扎知识的市民,不要胡乱包扎伤口,包扎不准确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妨碍后续治疗。像张大爷,他就是将脚踝绑得太紧,时间太长,导致脚部缺血坏死,最后只能将他的脚踝切开减压,还切除了一部分坏死的肌肉。”李彬彬提醒,民间流传的用嘴吸、用火烤伤口,甚至将伤患部位直接切除等方法都是错误的,一定不要效仿。

被蛇咬伤后,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立刻前往医院是正确做法。我们建议市民在户外出行时,带一瓶清水,以备不时之需。”李彬彬说,“如果被咬的是手指,要第一时间将手上的戒指等饰品摘下来,不然等手指肿胀起来,饰品拿不下来,会很难处理。”

由于抢救及时,张大爷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转至普通病房住院观察。

留心蛇类易出没场所

每年从三四月开始,到九月前后,是‘蛇出没’的高发期。张大爷是我们医院今年接诊的第一个被蛇咬伤的病例。”李彬彬表示。

“在城市里,公园附近是蛇类出没的常见地点。在农村以及山区,蛇类喜欢穿梭在田地、草丛、树林间。春季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在漫长的冬眠期过后,蛇类急需补充能量,因此它们会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李彬彬说,无论是田野、山林还是城市公园,都有可能遇到这些灵活的身影。

春夏季“蛇出没”,大家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应对?李彬彬建议,在山上活动时,可以提前用棍子敲一下路边草丛、树林等,“俗话说‘打草惊蛇’,蛇类警觉性很高,听到动静就跑了。”

其次,户外出行,尽量穿长袖长裤,去野外不要穿拖鞋,减少皮肤裸露。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一定不要惊慌,不要跑来跑去,跑动容易加速蛇毒扩散。没有医学基础的市民不要自行包扎,建议用清水冲洗后第一时间就医。”李彬彬说,尽量记住蛇的基本形态和颜色,特别是蛇体、蛇头,有条件的话拍下蛇的照片,这样有助于后续医生判断蛇的品种,进而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