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三元塔
你眼中的“大美雷州”是什么样?
雷州,别称:海康
是广东唯一一个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中国首个以红树林命名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鱼米之乡
中国著名美食之乡
中国珍珠第一村
南方水果之乡
雷州雷剧
广东四大剧种之一——雷歌雷剧
南方兵马俑——雷州石狗
中国四绝之首——雷州换鼓
人类舞蹈活化石——雷州傩舞
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雷州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濒临雷州湾、北部湾,海南相望,是史上有名的流放之地,被美称为“岭南古郡,海北奇观”,素称“ 天南重地”。
雷州是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文化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
雷州雷祖祠
一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雷州半岛古为百越之地,即少数民族居住处,被称为“南蛮之地”,秦后不断有中原人避难南迁,尤其宋元之后闽潮人大量涌入雷州。
隋末唐初,古雷州之地由合浦郡改为东合州。贞观五年(公元631年),陈文玉出任东合州刺史,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刺史陈文玉将故土“东合州”之名改为“雷州”。
从此,“雷州”之名便与陈文玉这位历史人物一起形成岭南地区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市也拥有众多著名的古迹资源。
雷州雷祖祠
雷祖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西唯一一座唐代建筑祠庙。始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迄今已1350多年了,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旧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
祠内文物珍藏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祠内有东坡赋、李纲碑,有乾隆御书匾额,有千年石人,有历朝碑刻,还有历代游客的名诗等。
雷州清端园
清端园是雷州市为纪念清初儒臣、天下清官南粤先贤陈瑸,以其故居为依托扩建而成,坐落于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
园内主要建有陈瑸故居、陈瑸纪念馆、陈瑸石塑像、陈瑸诗廊、青莲池、思贤亭、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清廉卓绝”石刻等。
清端园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推进廉政建设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雷州西湖十贤祠
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位于雷州古城的西北角,面积9万多平方米。园内古迹甚多,浚元书院、寇公祠、苏公亭、十贤祠等。
十贤祠是纪念宋代十位贤士修建,十贤是指北宋宰相寇准、学土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察王岩受、正言任伯雨以及南宋名相李纲、赵鼎、参政李光、编修”胡栓。
据说,苏轼从惠州被贬海南儋州,途经雷州,与被贬雷州的弟弟苏辙相会,寓居湖上,常泛舟湖中,一留连忘返,并写下了“九死南荒终不悔,但愿长做岭南人”等诸多名诗。后人为纪念苏氏兄弟,将罗湖更名为西湖。
雷州三元塔公园
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3-1615年),雷州著名的古塔,塔高57米,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初名“启秀”,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得蛇蛋三枚,时人认为是“三元及第”之兆,遂改名为“三元塔”。
此塔有三大特点:一是三元塔历经400多年风雨,色艳如新,“金”身不老,故有“只新不旧”之美誉;二是地处块风水宝地;三是按照周易五行建造的,是中国四大奇塔之一。
雷州天宁禅寺
古称“报恩寺”,位于雷州市城区西门外,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半岛最早的佛寺,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苏轼爱其环境清幽,题“万山第一”,海瑞题“天宁古刹”,这些皆为镇寺之宝。
雷州高山寺
雷州高山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的北门外,占地面积30多亩,建筑面积6056.7平方米。
雷州英利鹰峰岭
鹰峰岭是雷州半岛发现最早的自然景观之一,它是一个集奇石、奇岩、美泉、古榕,古寺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区。
鹰峰岭还是雷州半岛保护最为完美的天然地貌和生态植被地区之一,是进行古火山地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雷州古骑楼街区
雷州古城至今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城市格局和独特风貌,较为完好的曲街、二桥街、广朝南街、广朝北街、镇中东街、镇中西街、龙舌街等,全长约6.8公里,具有传统中式、欧亚混合式、巴罗克式和雷州南洋式风貌的古建筑物和构筑物,沿街全是骑楼式建筑。
这些骑楼建筑被称为“南洋风建筑”,这是雷州受南洋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产物,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民初雷州传统骑楼风貌典型特色,是欧亚混交的南洋文化的体现。
雷州古民居
雷州历史悠久、古民居众多,在广东省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雷州邦塘村、潮溪村、东林村榜上有名。特别是“中国十大古村”邦塘村,全村有一百余座古宅,堪称古民居博物馆。
古民居林立,少不了古树的映衬。据统计,雷州有古树名木886株,目前已全部实现“一树一档”,并进行挂牌保护。
二
雷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南来的文人骚客、谪官贬臣多会于此,有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王岩叟等,他们给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修水利、革陋俗、兴学育才,促进了雷州文化的发展。
雷祖陈文玉
陈文玉后世尊称他为“雷祖”,被后人称为雷王、雷神。出生于南北朝陈太建二年古雷州一个狩猎之家,自幼求学自立,才智过人。
唐贞观年间(631年)以“土著”而熟悉地方情况被荐举为合州刺史。他精察吏治,为人公正,为政廉明,让人民生活日益安定和富裕,风俗习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并促使壮、瑶各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贞观八年(634年),他疏请朝廷把“东合州”改为“雷州”,雷州从此被历代沿用,半岛也称为“雷州半岛”,成为我国第三大半岛的特有名字。在世之时,陈文玉深得百姓爱戴,逝世以后,万众敬奉,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清廉卓绝的地方官,在其老家建祠纪念,尊陈文玉为雷祖,称为“雷祖祠”。
天下清官陈瑸
“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公元1656年出生于广东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陈瑸考中进士,曾任福建古田县令、四川提学道、台湾兵备道、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官职。
陈瑸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以操守廉洁驰名,享有“廉能为最”的美誉。康熙皇帝称之为“清廉中之卓绝者”,与海瑞、丘浚合称岭南三大清官。
寇准
此外,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宋代画家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的开拓者莫玖;近代著名科学家“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擅长诗督、能文能武、善政循吏王梦龄;
清代诗画双绝“岭南才子”陈乔森;清末“国史孝友”李晋熙;清末民初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蔡忠;民国时期闻名全国的著名军事学家李浴日等,都是雷州本土乡贤的佼佼者。
三
雷州有180项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9项,湛江市级非遗15项,雷州市级非遗153项。
雷歌、雷剧、雷州石狗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乌石蜈蚣舞、沈塘人龙舞、雷祖崇拜、雷州风筝节、雷州蒲织技艺等9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州石狗
雷州半岛的远古图腾,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兵马俑”。古雷州一支名为骆越族的部落,用岩石雕刻石狗作为部落的图腾,赋予石狗镇守一方的使命。
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从“守护神”再到“司仪神”,逐步形成独具雷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研究雷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文物分布密聚,遗存丰富,全市已发现石狗近1万尊,雕刻年代从战国至现代,石质为玄武岩,距今已有1400多年,它们遍布在各镇2500多个村庄,静静地伫守着村落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畔、桥头等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乡土气息。
石狗造型各式各样,形神各异,有卧相、蹲相、坐相、媚笑、憨厚、凶猛,每一尊石狗都深刻着时代的烙印,真实地记录着雷州的历史。
雷州石狗文化是全国罕见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州换鼓
雷州换鼓为“中国四绝”之首。是雷州先民古老的祭雷民俗活动,这种祭雷、酬雷、颂雷的活动一直沿至清初,形成雷州换鼓文化。它与“登州海市”、“广德埋藏”、“钱塘江潮”一起成为中国古文化中的四绝。
雷州蒲织
雷州蒲织从乡野之间登上高雅之堂,是一种以手工方式把蒲草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据考证,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由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经有7000年之久。
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雷州蒲织亦较发达。明清两代,蒲织品已成为雷州大宗出口货物。
雷州雷剧
雷州话是雷州的主要方言,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
雷州歌的出现一直伴随和记载着雷州的历史,雷州歌的对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中的劝世歌又衍生出雷剧。
姑娘歌是雷州民间曲艺之一,是以雷州歌为蓝本的一种说唱艺术。
雷剧源自雷州歌,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包括雷州歌剧)。
雷州雷剧
由雷歌演变为雷剧已有800多年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雷剧是雷州当地的传统戏剧,广东四大剧种之一,被誉为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雷剧已拥用80多种腔调。
雷州半岛民间音乐艺术受中原文化影响,不断吸收、融合其他音乐形式,于明清时期形成秉赋独具的“雷州音乐”,至清末民初盛行一时。它包括雷州古代雅乐、民间吹打乐、小牌、雷剧音乐、雷州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等,是广东省五大地方民乐之一,广东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40多个乐种之一。
雷州傩舞
“广东傩舞看湛江,湛江傩舞看雷州”。傩舞是古代雷州地区人民祭祀雷神一种传统舞蹈,古人们希望以此舞遣走灾难,祈求平安。傩舞俗称“走清将”、“考兵”、“舞六将”、“舞二真”等,称之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雷州傩舞形式众多,尤以“考兵”“走清将”等最具特色。舞者头戴面具,扮成鬼怪,沿街呼喊竞逐。傩最大的特色便是扮鬼的面具,制作极为考究,不同的形象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红色代表忠勇刚直,黄色代表广博神圣。2008年,傩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州,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沉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每一个文化都具有浓郁地方色彩,需要我们的进一步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