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黄南讯 (记者 栾雨嘉)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深度挖掘热贡文化资源,在促进就业增收、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文旅焕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5月23日,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傲赛多杰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规范化运营的画院已达25家,每家画院稳定培育唐卡艺人100名,直接或间接带动2.4万余人投身热贡艺术,文化产业磁吸效应持续释放。
同仁市围绕热贡艺术,构建起“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展览、收藏、进出口”全产业链模式,创新采用“画院+农户+基地”经营机制。每年面向当地农牧民开展免费唐卡技艺培训,不仅免除学费,还提供食宿、颜料、画布、学习资料等全方位支持,帮助农牧民掌握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
此外,同仁市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平台,培育9家省级青绣企业,设立100处非遗传习中心与99处非遗展示点,研发超百种文创产品,并投资建设乡村文旅手工业基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200余处热贡艺术展销窗口拓展市场。目前,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入选省级园区,唐卡艺术小镇、热贡非遗特色之旅获国家级认证,“热贡唐卡”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仁市主动作为,强基建、优服务,全力夯实文旅产业发展根基。投资3672万元打造“黄南一号风景大道(同仁段)”,串联全域文旅资源;投入1816万元新建27座旅游公厕,切实解决游客如厕难题。白螺泉庄园、额尔芒梅朵餐厅凭借特色服务与优质体验,成功获评4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文旅产业焕发全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