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产城速递》第749期
(1)占GDP逾1/7,深圳市海洋经济去年总产值5409亿元
日前,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深圳市在会上交流发言介绍,2024年深圳海洋经济总产值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增长5.8%,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已建涉海创新平台86个。
近年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四,2024年增长11.7%,今年1—5月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深圳积极吸引全球更多船公司在深设立机构、拓展经深航线,现已开通275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
目前,深圳前海已注册航运企业和组织逾500家、船舶租赁规模居全国前三。目前,深圳涉海创新平台载体增至86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7个。
(2)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
近日,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慧芳介绍,截至目前,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广东初步形成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初步形成以信息、生命、材料、能源领域为主的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2024年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中,企业牵头占比50%以上,企业参与占比90%以上;全省约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另一边,广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17家粤企上榜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
(3)深圳“AI+医械”产业全国领先
近日,AI赋能深圳市药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医企向未来”AI专场活动举行。已有晶泰科技、星药科技、未知君、埃格林医药等18家AI制药企业,数量占全国17%,其中晶泰科技被誉为“国内AI制药第一股”。
深圳AI药物临床管线进展较快,共有10条AI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占全球10%、全国30%。深圳市“AI+医疗器械”产业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血管、脑部、眼部、肺部、骨科、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
截至去年8月,深圳已获批第三批智能辅助诊断产品18项、智能辅助治疗产品12项,培育了硅基智能、睿心医疗、精锋医疗等一批创新企业。
(4)深企首次在平方米级组件上突破20%效率大关
近日,由深圳市光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光因科技”)生产的1.2米×0.6米商用单结钙钛矿组件,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权威认证,在全面积(0.72平方米)上实现了20.7%的光电转化效率。
目前,光因科技已实现大规模商业订单交付,良品率超过95%。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其推出的太阳能伞和太阳能披风,首次将钙钛矿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消费产品领域。
光因科技是宝安区一家专注于钙钛矿光伏领域的明星企业。公司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已连续18次打破钙钛矿光伏发电领域的世界纪录,除了上述的量产技术水平领先,光因科技在代表基础科研水平的1cm钙钛矿单元电池效率、代表产业化工程工艺水平的1200cm钙钛矿组件稳态(MPPT)效率、代表光伏行业终极解决方案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均保持世界第一的认证纪录(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REL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
来源:21经济网、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宝安日报
撰文:邱永宽
【作者】 邱永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