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下清流涌动,地上市民跃动!武汉有座智能体育公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7:40:00    

记者:王超

通讯员:冯夏雪、龚慧、王越

净水厂上的空置地块,如今成为老人健步、孩子奔跑、青年打球的城市活力中心——江岸区金桥体育公园自今年年初开园以来,不仅快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更以“地上公园+地下厂站”的复合生态模式,成为城市空间更新与生态治理融合的典范。

该公园位于江岸区金桥大道与石桥一路交叉口,总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运动区域近4000平方米。公园地下,是华中地区首座全地下式净化水厂。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遗忘的城市角落。今年以来,为深化“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推动空置地块综合利用,区城管、水务、文旅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对该地块实施系统性改造。历经三个月高效施工,一座集智能体测、科学健身、趣味竞赛、儿童游乐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7大功能区于一体的全龄化现代体育公园迅速落成。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健身新体验

走进园区,蓝色塑胶地面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门类齐全的体育设施令人眼前一亮。据建设方中建三局武汉黄孝河机场河项目公司副书记胡刚介绍,在市体育局的支持下,园区内不仅配有无动力乐园、多种球类场地等传统运动设施,还引入了单方位体测亭、高拉推举双功能训练器、腿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等一批智能化健身设备,其“科技含量”位于国内领先。

在单方位体测亭,市民只需站上仪器,即可快速获取脂肪率、基础代谢率、骨骼肌含量等多项健康指标;智能竞赛车可实时记录运动数据,提供竞赛式健身体验;多种专业训练器则满足了健身爱好者的进阶需求。“以前健身不知道自己练得怎么样,现在数据一目了然,锻炼更有针对性了。”一位正在使用体测亭的健身爱好者表示。

公园显著地补齐了周边居民区体育设施配套缺失的短板,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提升。家住附近华宇旭辉小区的居民丁爹爹告诉记者:“以前孙子打球得去很远的地方,现在下楼走五分钟就能到,设施新、环境好,孩子几乎天天都要来玩。”

据统计,自开园以来,公园日均接待市民超过1000人次,截至发稿前累计游园人数已突破26万。清晨有老人前来晨练,下午有亲子家庭在无动力乐园嬉戏,傍晚则是篮球、羽毛球活动的高峰。多元的空间设计,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全民健身”。


水城同治:从“邻避”到“邻利”的美丽蜕变

金桥体育公园不仅是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更是武汉市“水城同治”理念的生动实践。公园地面下的净化水厂的净水设施每日可处理10万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其所属的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荣获2024年IWA全球项目创新奖银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水处理领域的“诺贝尔奖”。

通过“地下厂站+地上公园”的创新模式,公园实现了高密度城区的空间复合利用:地底下,清流涌动、碧波润城;地面上,市民漫步游玩、运动健身,成功打破传统污水处理厂的“邻避”效应,转变为深受群众欢迎的“邻利”工程。


长效运营:多部门联动守护市民幸福感

优美的公园环境,建成只是第一步,管好才是长久之计。胡刚介绍,开园半年来,公司组建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严格落实日常维护,对健身器材、照明系统等实行每日巡检保洁。下一步还计划更新200余件智能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区城管局督察室工作人员王逸非介绍,区城管部门按照全市“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要求,联合塔子湖街道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每周对金桥大道、石桥一路等公园周边道路开展市容环境联合整治;区环卫部门也同步提升作业标准,在公园周边完善了垃圾分类容器、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全力为市民营造优美整洁的游园环境。

他表示,金桥体育公园的复合利用实践,为全区空置地块开发提供了有益探索方向。区城管部门正持续探索“绿化+运动”“生态+停车”等多样化路径,致力于将更多闲置空间转化为环境提升示范窗口,不断拓展居民的“幸福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