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完善文化和旅游供给体系指明方向,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势必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延庆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文旅协同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乡村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政策引领 顶层设计激活振兴动能
2024年出台的《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生态涵养区有效统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延庆区统筹全域旅游资源,加强民宿发展顶层设计,出台《促进精品民宿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延庆区精品民宿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引导政策,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民宿品牌化、集群化、标准化的转型发展之路。在文旅协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方面,延庆区以绿色低碳城市理念为引领,推动延庆休闲度假商务区规划实施;另一方面,实施新一轮世园会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生态+”运营模式,规划建设国际营地交流中心、国家级研学营地和“水陆空”综合体育公园,打造北京世园妫河国际旅游度假区,布局特色文旅项目。
据悉,延庆区已连续举办七届北方民宿大会,推动打造消费场景丰富、协同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民宿文化休闲综合体,区内民宿获评国家甲级民宿2家、乙级民宿3家,石光长城和北京原乡里民宿入选2024年全国甲级民宿评定结果公示名单,国家甲乙级民宿数量全市第一。
产业融合 多元业态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提质升级乡村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内涵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民宿+”行动等内容,旨在通过多维度的产业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民宿品牌打造上,延庆区民宿行业党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审议并通过《北京市延庆区民宿行业党委工作规则(试行)》,部署工作要点,持续打造 “延庆人家”品牌体系,做实做精 “长城人家”“世园人家”“冬奥人家”“山水人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延庆成功实现民宿经济从无到有、乡村文旅“出圈出彩”的快速发展。
张山营镇大隐于世民宿,打造“西西里的厨房”、山脚下的农场和婚礼堂,推出“民宿+休闲农事”项目;四海镇小溪嘟嘟民宿,运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农事空间,打造“民宿+亲子”品牌;刘斌堡乡“隐居乡里”民宿,利用网络直播将节庆活动与乡村民俗非遗活动相结合,赋予乡村生活新魅力,实现“民宿+互联网”。通过挖掘活化本土休闲农业、生态研学、亲子体验等多元要素,延庆区不断培育“民宿+特色体验”的多元业态,带给市民更具有田园气韵、烟火气息、文化气质的乡居生活新体验。
品牌打造 全域IP擦亮延庆文旅“金名片”
北京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旅游圈,推动京津冀三地规划共编、市场共建、线路共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提升整体旅游品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延庆区积极融入京津冀旅游圈,设计多条串联长城、世园、冬奥等特色景点与京津冀其他地区知名景区的旅游线路。
据悉,延庆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北京延庆全年旅游综合收入预计突破120亿元。在京津冀旅游市场中,延庆的特色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京津冀地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延庆区以“政策引领—产业融合—品牌升级”闭环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动能,2024年预计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元,游客接待量稳居生态涵养区首位,七大法定节假日乡村游实现全市“七连冠”。依托《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延庆打造“三张金名片”:长城文化方面,推出《梦华·长城》情境剧、夜长城游览及“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石光长城民宿获国家甲级资质,非遗市集活化文化传承;世园生态方面,“妫河夜画”夜游、国际营地及研学项目带动游客量增长35%,形成“生态+研学+康养”体系;冬奥冰雪方面,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四季运营,举办雪车世界杯等赛事,开发高山滑车等体验项目,冰雪经济规模达12亿元。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延庆联合张家口推出5条跨区域线路,承办京张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高铁支线输送客群超50万人次。通过“民宿+亲子”“民宿+非遗”等多元业态,延庆以创新供给激活乡村经济,成为京津冀文旅协同标杆。延庆以“政策引领—产业融合—品牌升级”为闭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本,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协同并进的振兴之路。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