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季度多家跨国车企利润明显减少 中国市场销量多下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9:54: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部分主要跨国车企近期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报,从营收及利润表现看,大部分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在华表现看,仅个别企业销量有所上升,大部分企业表现不佳,拖累全球整体表现。

利润普遍下滑

德国大众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但是营业利润却同比下滑37%至29亿欧元。从销量看,一季度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在大部分市场实现了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下滑。

梅赛德斯-奔驰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32.24亿欧元,同比下滑7%;息税前利润(EBIT)为22.89亿欧元同比下滑41%;净利润为17.31亿欧元,同比也下滑43%;利润率降至7.3%,低于去年的9%。

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奔驰全球销量为52.92万辆,同比下降7%。这已是该品牌连续多个季度销量下滑。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10%至4.55万辆。分区域看,奔驰在欧洲、中国等市场均有明显下滑,仅在美国市场增长1%。

福特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406.59亿美元,同比减少4.95%;净利润同比下降64.54%至4.73亿美元。据美联社报道,上述数据好于FactSet调查的分析师预计的营业收入380.2亿美元。高管们表示,成本和质量的改善帮助福特超出了预期。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消费者纷纷提前抢购汽车提振了福特的营收。福特是少数几家在此次购买狂潮中推出激励措施以抢占市场份额的汽车制造商。但与此同时,根据公告,福特汽车预计关税政策今年将给公司造成15亿美元的利润损失,由于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福特汽车暂停2025年业绩指引,而公司最初预测2025年税前利润在70亿至85亿美元之间。

通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收达到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超出市场预期的430亿美元,但净利润仍下滑6.6%,降至28亿美元。

同样出于对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通用汽车也撤回了此前112亿至125亿美元的年度盈利预期,并暂停股票回购计划。

中国市场表现拖累

过去几年,中国市场是跨国车企利润的重要贡献来源。从已公布2025年一季度表现的企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在华销售量都出现下滑,尽管在全球销售中的占比仍然较高。

一季度大众在华销量为64.41万辆,同比下滑7.1%,占全球总销量的30%。虽然大众汽车在西欧、中欧、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均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消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宝马在中国市场已呈现出连续下跌的局面。宝马集团此前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宝马中国区2024年销量为71.52万辆,同比下滑13.4%,为宝马销量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在BBA中的跌幅最大。

今年一季度宝马全球交付量为58.61万辆,同比下降1.4%。其中,10.95万辆为纯电动汽车,增幅达32.4%。分地区看,公司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17%,而在欧洲和美国同比分别增长6%和4%。

日本丰田汽车是一季度在华销售取得增长的少数跨国车企。2025年一季度,丰田累计销售汽车251.58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8.74万辆,同比增长3.6%。

在华本土化战略走向纵深

为了扭转在华销量颓势,跨国车企纷纷加快了转型和本土化的力度。

大众汽车计划推出更多电动化车型。在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带来了增程SUV车型ID。ERA,这将成为大众旗下首款增程SUV车型。此外,一汽大众紧凑型纯电轿车ID。AURA、大众安徽全尺寸纯电SUV车型ID。EVO也在上海车展亮相。到2027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20款新能源汽车。

尽管销量不断下滑,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也在继续增加。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中国作为其核心市场的重要性始终未变。一方面,中国市场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宝马集团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市场。宝马始终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根据计划,宝马将在中国市场发动强大的产品攻势。宝马集团负责客户、品牌及销售业务的董事高乐透露,2025年将有超过10款BMW新车和多款MINI以及BMW摩托车新品在中国市场推出。2026年和2027年,宝马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20余款新车。

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通过不断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新车型和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通用汽车还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中国市场加快布局。

丰田汽车认为,要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本土化战略必须从适应中国转向由中国定义。丰田在研发体系和研发权转移、全产业链的本土化升级、资源重新整合、车型更新节奏等方面都做出部署,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来源:经济参考报)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