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骨质疏松,别耽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5:05:00    

【幸福处方】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闻阳

“妈,您年轻时可有1米68呢!”整理旧相册的小语突然惊呼。照片上的母亲身姿挺拔,与现实中佝偻着背的母亲判若两人。

“现在不行啦——年纪大啦,缩个儿了。”小语母亲略显惋惜。

这个令人心酸的“缩个儿”现象绝非个例。“‘缩个儿’是骨质疏松发出的警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夏维波说,“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骨质疏松症正在威胁公众健康。

“如果身体是一栋房子,那么骨头就是房梁。”夏维波说。骨质由负责吸收骨基质的“破骨细胞”和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共同参与调节。他们就如同“拆迁队”和“建筑队”:破骨细胞分解旧骨,成骨细胞构筑新骨。“一拆一补”的过程中,骨质就得到了更新,身体的“承重墙”也越发牢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场博弈逐渐失衡,当“拆迁队”的积极性和工作量远远大于“建筑队”时,承重墙将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形成骨质疏松症。

这场博弈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锐减,导致“拆迁队”占据优势,加之各类因素叠加,更受骨质疏松的“偏爱”。一般情况下,女性的骨骼结构通常较小,峰值骨量与男性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妊娠、分娩、哺乳、绝经因素都会导致女性骨量的流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1%,女性患病率是男性(6.0%)的5倍多。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

但骨质疏松,这位“静默的杀手”,因其早期征兆不明显,往往被忽视。若不及早发现并治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骼疼痛、骨骼畸形,患者容易在轻微外力下骨折,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疾病风险。髋部骨折尤其凶险,发生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20%,幸存者中半数永久残疾,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

那么,该如何在早期及时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呢?

“合理的营养和增强抗阻、力量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强健。”夏维波提示,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对骨骼健康最为有益,举、推、跑、跳以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使骨骼更加强健;同时,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等营养素。

此外,体重也是影响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们往往认为,体重过轻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夏维波介绍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过低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与此同时,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因此,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都有利于避免骨质疏松。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从生活中的小习惯开始,平时付出一些小成本,就能让晚年生活的幸福自由,多一份保障。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0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