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奔跑吧!以未来之名——透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5:24:00    

2025年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

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比赛现场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

在这里成为现实

4月19日7时30分,一声划时代的发令枪响过后,全球人机协作新历史,从这里起笔。20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机器人参赛队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就有苏州的机器人。

此次参赛的是“夸父”升级版,身高约1.66m,重量约55kg.奔跑速度可超7km/h,能够拟人步态在户外低温、大风、地形起伏等复杂情况下,实现30余分钟的持续稳定跑步。由清华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学生操控陪跑。

乐聚机器人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2022年落户苏州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夸父”是乐聚机器人公司开发的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在2023年12月底正式发布,2024年底,乐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线就在吴江东太湖畔正式启动,这也是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

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赛中,全球观众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画面:右侧赛道,人类跑者如离弦之箭鱼贯而出;左侧专用赛道,金属质感的“特殊选手”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踏着机械节拍奋力前行。这幅人机共跑的未来感画面,注定将会被载入史册。

最终,经过激烈地角逐,天工队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夸父”则成功完成18公里的比赛。

机器人和人类同场竞技,这在世界马拉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机器人和人,谁跑得更快?取得第一名的人类选手,用时1小时2分36秒;而最好成绩的机器人选手,是人类用时两倍还多。

除此以外,在比赛过程中更换机器人,跑着跑着就扭起了麻花,半道摔倒把“脑袋”摔掉,更有甚者,在起跑线上刚迈脚就倒地不起......诸如此类场景,在这场比赛中比比皆是。以至于不少满怀期待的网友感慨,知道还不成熟,但没想到这么不成熟。

那么,话又说回来,机器人跑马拉松,又是为了什么呢?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梁靓介绍,“人形机器人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就是因为它可能可想象的空间很大。机器人有它的特性,就是它的可靠性、耐用性,这是未来成为产品的必要的环节,马拉松就是一个试验场。马拉松是双腿的行走,但是如果材料、通信、关节、电池等一系列技术在这场马拉松上有突破的话,那其他的也相应的可以有所推动,这也是我们办这场马拉松的一个目的所在。”

没错,这场马拉松堪比人形机器人的“魔鬼试炼场”。赛道不仅有大坡度路段和铁轨挑战,还设置了6个左转、8个右转,终点前更有考验冲刺能力的1.5公里直道。来自西部地区,以个人名义参赛的机器人爱好者杨冰川和他的机器人小夏,刚准备出发就出现了问题,最终没能迈过起跑线。

这一次,或许杨冰川失败了。但我们感动的是,在并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同样也有推动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火种,千千万万个杨冰川,汇聚成创新创造的汪洋大海,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科技强国的希望。现在的跌倒,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奔跑”。

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人形机器人。它们从最初以模仿人类外观和基本动作为起点,逐步演变成了具有人类特征的智能系统。我国人形机器人研发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从“跟跑”到“领跑”,如今已“杀入”国际第一梯队,过去5年专利申请5688项,远超美、日!

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学会奔跑,用了多少年?机器人从轮式行进到双足触地奔走,用了多久?分别是数百万年、几十年。但现在,创新不以年计,而是以天计。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融入社会生活,这场令人振奋的半马,生动描绘了智能生活的美好图景,将“人机共荣”的目标又向前推进一步。

实际上,在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更不是未来科幻,早已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在工业领域,魔法原子研发生产的MagicBot在吴中区一家工厂“上岗”,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在服务领域,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化身“智能讲解员”;在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绿的谐波造出了全球尺寸最小的谐波减速器,是全国第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波减速器公司。在末端执行器领域,钧舵机器人是品类全、功能覆盖广的头部企业,近期已发布Mozart仿生灵巧手,带来更接近人手操控精度与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

苏州已聚集机器人产业链

相关企业600余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

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

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

到2027年,苏州的目标是:

◾️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

◾️重点培育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年产量达1万台;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直接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支撑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

◾️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制造、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示范。

在马拉松的终点,还上演了温馨一幕。机器人“小顽童”接住冲线的“旋风小子”,两人可爱相拥,手舞足蹈,似乎也在庆祝这场意义非凡的胜利。

“我们可能把它更比喻成科技和产业的一场马拉松,未来机器人百花齐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包括赋能千行百业,这只是一个起点 “”


来源:苏州广电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