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行进中国丨戈壁滩上的“捕碳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2:35:00    

在戈壁滩上“捕碳”,是种什么体验?近日,记者来到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只见一辆辆装满二氧化碳的罐车驶入站内。

近年来,随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兴起,减碳有了新路径。

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人民网 李欣洋摄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天然气处理站党支部书记陈飞宇介绍,试验站通过将二氧化碳捕集液化,输送至油区,注入油藏,溶于原油,起到补能、降黏作用,从而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与此同时,二氧化碳将被封存于地下实现减排。

“目前,二氧化碳的封存率可达87%,剩余跟随原油被采出来,我们进行再回收利用。”陈飞宇表示,“可以说,我们的试验站是‘零碳工作站’。”

试验站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高碳排放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转型模式,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人民网 李欣洋摄

从工业废气到“增产法宝”,就差一个CCUS。

据了解,新疆油田砾岩油藏储量规模大,砾石大小形状差异巨大,石油分布极不均匀,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许多老井陷入“沉睡”。

“在一定条件下,注入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超临界状态,密度接近液体,黏度却像气体,分子结构小、扩散性强。”新疆油田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重大试验管理部)经理孙凯说,“我们称之为‘超级洗油剂’,特别适用于陆相砾岩油田,能够增产10%左右。”

采油二厂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人民网 李欣洋摄

10%的概念是什么?孙凯表示,这相当于再造一个200万吨整装大油田,“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注入二氧化碳三年,焕发了新生,全区油气产量从日产6吨提升到70吨,我们的目标是突破100吨。”

从先导实验到工业化实验,再到工业化扩大,还需要不断地创新突破。自2022年以来,新疆油田注碳量实现连年翻番。“目前,新疆油田日均注碳3800吨,今年计划总量突破100万吨。”孙凯信心满满。

逐绿而行,争当“碳”路先锋,新疆油田一直在路上。(唐晓勇、王欲然、唐宋、唐佳、李欣洋)

点击进入专题

人民网“行进中国”新疆调研采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