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教同频谱新篇 德技共生育英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4:00:00    

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携手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打造高职院校数智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全链条新生态,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破局:直面数智工匠培养核心问题

针对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资源滞后数智技术产业发展、培养模式偏离新型学习认知规律、教学评价重技术弱伦理规范”三大难点,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三对接、三转化、三反哺”产教融通,校企联合制定《大厂开发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将16个产业项目动态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四双律动的“TRACK-WHD”全场景教学模式,构建融入数据伦理、人机协同等指标的德技并修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技术贡献度+伦理敏感度”双轨评价模型。

实践:校企协同打造育人新范式

学校以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信创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为载体,校企骨干负责产教资源转化,企业工单实时映射教学任务。校企共建协同机制,打造沉浸式课堂。学校21名教师先后进驻中国电子,担任科技副总、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34名企业骨干先后带领师生承接民政部基于“救助通”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应用研究等36项横向项目,反哺教学形成典型案例库。

通过“W-H-D”三阶法,学校学生从工单分析到项目实操全程参与,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积极将智慧养老系统、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同步提升学生的技能与素养。近3年,学校学生获华为HCIA、HCIP、HCIE认证400余人,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

创新:理念、机制、方法一体化突破

学校提出“产教同频、德技共生”育人理念,校企骨干双师互动、工单项目双环传动、教法学法双轨联动、虚实场景双域驱动,破解产教协同表层化困局;创新构建了评价牵引的“对接—转化—反哺”闭环系统机制,驱动产教资源双向流动。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城市数据治理”等项目转化为《数据治理综合实训》等系列课程资源,依托信创云平台实现“企业工单进系统、教学数据上云端”,实现技术与教学深度衔接。

辐射:从重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学校始终秉持“与产业共生、与区域共进”的办学定位,通过“转化—反哺”机制,构建“标准输出—技术反哺—区域辐射”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成效显著。学校教学成果在第62届高博会上展出,被30余所院校推广应用,在多家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成果入选重庆市、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成果论文《基于CIPP模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研究》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成果文章《强化数智人才战略赋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在主流媒体刊登,成果标准《高职学生通识类数智化素养评价指南》被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采纳。成果带动产出发明专利26项,技术标准9项,相关教材覆盖全国近100余所院校。

学校教师参与开发的教师评价系统接入近1000所学校。智慧养老系统在重庆市第一福利院应用,通过实时健康监测、智能终端联动和精准需求匹配,显著提升护理响应效率与失能老人安全保障水平。团队成员主持的民政部基于“救助通”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与实践项目,相关成果已在渝中区、永川区、綦江区试运行,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项目“豆杆脱签设备”实现豆棒加工过程自动化、管理系统数字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宽光谱杀虫灯提高杀虫的针对性,已在西南地区多个区县推广应用。

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推动中韩智能工程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制定国际标准2项,入选“一带一路”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师生获国际技能赛事奖项15项。

未来,学校将继续站在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起点,拓展数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开发与应用、升级产教融合数字基座平台、强化民生技术辐射服务,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智工匠贡献更多智慧!

(秦凤梅 梅青平 黄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