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百科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合之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1:04:00    

随着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临近,激情日夜在我心中无声奔涌。参与这场盛会的筹备,生命从未如此丰盈。这丰盈,是溪流汇入浩瀚江海激起的壮阔波澜,是脉搏与时代洪钟共振的磅礴回响。峰会启幕在即,无数颗因盛会而激荡的心,如五道凝聚不同维度深情与伟力的光环,相互熔铸成辉映津沽大地、联通五洲四海的磅礴“上合之心”——以血脉与心魂紧紧相连,成为贯穿这一宏大叙事最深沉、最滚烫的灵魂纽带。

初心的归航

八月的风,穿行在津南的稻浪间,将深沉的期盼,悄然融入小站镇会馆村53亩翻涌的绿涛中。大地以最蓬勃的生命力,铺展出“上合回家 相约天津”的温暖邀约。

2001年浦江之畔,六国元首播下“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种子。廿四载春秋流转,这颗种子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生根发芽,硕果盈枝:以互信为基,成员国并肩筑起坚固的安全屏障,撑起区域和平的朗朗晴空;以互利为桥,经贸合作根深叶茂,贸易往来如江河奔涌;以平等协商为舟,在求同存异中校准航向,让多样文明在此璀璨交融。谱写了超越地域与文明差异的和谐乐章。

廿四载后的今天,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又一次回归这片孕育“上海精神”的东方沃土,渤海之滨的天津盛装以待。作为服务峰会的一员,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默默耕耘:从春日的“精细妆点”,到盛夏的全情投入,所有汗水浇灌的希望、匠心雕琢的细节,只为在金秋之际,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上合”回家。

归航,是为了汲取深植沃土的力量,更好地扬帆远航。本人有幸参与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的建设运行,融入其间、服务其中,以笔为犁,以心为壤,与津门儿女共同感受期盼的温度,憧憬时代的乐章:上合组织必将在这片希望升腾的沃土上,续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壮丽的华章。

同心的潮涌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上合组织峰会于天津而言,宛如海河奔流向海的蓄力。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这颗兼容并蓄、开放美丽的渤海明珠,蕴藏于市井烟火、街巷肌理中的磅礴力量,化作浩荡浪潮同心向前,托举着天津奔向更壮阔的蓝海。

在峰会新闻中心非遗展区,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老艺人李师傅反复雕琢《连年有余》的刻版。媒体餐厅里,煎饼制作台上热气升腾, 刘大姐将津门烟火里的味道包裹在这一套“讲究”里,传递着这座城市热情的待客之道与质朴的人文关怀。

“海棠花开在春风里,我在天津等你。”出租车穿梭于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的大街小巷,用最哏儿的方言带游客读懂天津、感知中国。“梧桐树下秋意浓,我在天津等你。”“盘头大姨”和青年学子们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以饱满热情迎接世界朋友。多所小学的孩子们,用童真的视角与斑斓的色彩,描绘着“等你跨越山海来相聚”的期盼与自豪。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茶余饭后,言语间洋溢着对家乡的自豪、对盛会的祝福。

这个由千万个体共铸的“同心”,如璀璨星河共同托举着同一个热望——迎接峰会圆满召开。这是天津对盛会最厚重、最滚烫的献礼,是民心所向汇聚的时代强音。

决心的砥柱

峰会筹备期间的日日夜夜,我与各条战线的同事们亲见这场宏大叙事的基石如何浇筑而成。

晨露未晞,坚守在绿化岗位上的蒋工半蹲在迎客松前,指尖捻着些许土壤轻嗅:“根要扎牢、叶要养亮,精气神足了,才配得上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从土壤配比到枝叶修剪,“视草木如珍宝”的执念贯穿养护的全过程。那深嵌于浓郁绿意中的脉动,恰是这座城市坚韧风骨与好客胸怀的宣言。

面对场馆提升的技术要求,工程师团队反复验算:“0.1毫米的误差就是十倍的隐患”“万分之一不确定都要杜绝”——这些话语成为团队的信条。图纸上每处修改都镌刻着对安全极致的苛求。每个推门而入的时刻,看见伏案演算的背影,听到图纸翻动的声音,便会被那份专注与执着深深打动。

服务团队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融入演练场:镜前数千次打磨的微笑弧度如呼吸般自然,定格指引的手势如路标般精准——汗水浸透制服的背后,是责任的躬身践行;毫厘间的专注,是完美的无声承诺。

每一次目睹这些默默顶起千钧的脊梁,每一次注视他们眼中不熄的信念星火,便愈加深切地体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造”的精神。

信心的灯塔

入夜,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内灯火通明,记者们在此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这里是峰会声音传向世界的枢纽,是展示中国气派、天津韵味的窗口,也是2800多位中外记者的“家”。

作为这个“家”的装扮者,筹备过程中的一幕幕场景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时间紧、任务重,多家单位协同作战,多个界面交叉推进。关键时刻,经上级党委批准,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以“六心工程”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专业服务效能,筑起一座高效运转的信心堡垒,如灯塔般凝聚信心。

“红心堡垒”推动支部会、调度会、现场会三会融合,让难题迎刃而解;“匠心团队”的三支党员突击队坚持问题不过夜,实现施工零隐患;工程师团队验算调试千锤百炼,将误差严控在毫米之内,铸就“安心工程”;现场组悉心营造“舒心家园”,为记者们提供周到服务;“暖心工地”的深夜食堂保障联勤战友,清凉驿站全天供应防暑物资,共建服务峰会的“同心平台”……“六心”如一,成为跨部门协作的“黏合剂”,让信任与协作成为可能。

现场组的老李,如同精准的铆钉,将匠心与安心“钉”进每个角落,用“零误差”的专业精神守护使命;场馆保障组的小陈高烧刚退就返回岗位……还有许多未被镜头捕捉到的身影,在这座信心灯塔的照耀下,书写着平凡而坚韧的奉献故事。

赤心的暖阳

为了上合组织峰会的周全安全、精彩圆满,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各就各位、各尽其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凝聚成支持盛会的合力,展现了天津崭新的精神海拔。

回想进入筹备组那天,滨城海风习习,我的血脉中奔涌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往返场馆的交通工具上,或挤于晨光熹微的首班地铁,或独对灯火阑珊的末班车厢,窗外风景流转,如同岁月胶片一张张掠过,让日常的藤蔓悄然缠绕,生长出超越热血叙事的生命年轮。

每一次方案推演,每一处现场踏勘,每一份文书斟酌,每一个伏案深夜,“峰会有我!使命必达!”的信念便如熔岩一般奔涌升腾。这份赤诚,熔铸于每一次严谨高效的沟通中,凝结于每一处千锤百炼的细节里。

北方夏日午后,柏油路烫得能煎熟鸡蛋。检查新铺就的地面时,我时常趴在地上用水平仪校量。掌心按在滚烫的地面上,看着那道笔直的接缝线,忽忆儿时父亲铺院子里的石板路,也是这样一寸寸找平,说“路得平,走在上面才稳”。傍晚,从场馆出来,远在老家的母亲打来视频电话:“电视里说,天津海河的夜景特别美。”我凝望满城渐次点亮的灯光,忽然觉得掌心的茧子都在发烫。

工作手册上的待办事项一个个被划掉,桌角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轻盈而坚定地飞向期盼已久的“零”。此刻,渤海之滨,海河之津,由无数期待、汗水、智慧与信念共同熔铸的“上合之心”——初心的归航、同心的潮涌、决心的砥柱、信心的灯塔、赤心的暖阳这五道饱含深情与力量的光环紧紧相连、环环相扣,以最强劲、最自信的搏动,激荡出时代洪流奔涌向前的澎湃巨响!(作者 王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