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作为“湘九味”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湖南沅江,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气候有利于枳壳植株生长。沅江南部丘岗和赤山岛是洞庭湖区著名的枳壳原产地。
近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积极践行“高质 惠民 创新 至善”的企业价值观,与沅江当地合作伙伴沅江市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顺堂”)共建扬子江龙凤堂枳壳规范化种植基地,将自然资源禀赋孕育出的“土特产”变为“好产品”,助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
农户采摘枳壳。
2016年以前,沅江的枳子产业从业人员虽多,但都是小规模经营,多是等待客商上门收购,或者代人收购。“当时沅江枳壳品质参差不齐,因品质不达标被退货的情况时有发生。”万顺堂负责人杨伟峰回忆,“此前沅江枳壳无法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质量,是打品牌的第一步。
花落枳子生,传统上,沅江枳壳的采摘一般在小暑后,此时的枳壳如“小儿的拳头”,果农认为此时果实丰美也压秤。“那时候,农民过于追求重量,结果品质良莠不齐,导致大家对沅江枳壳的评价不高,一些品质优异的枳壳,也同样卖不上价格。”杨伟峰回忆。
在不断分批送检不同时段的枳壳产品后,杨伟峰发现,夏至前后到小暑之间的当地枳壳各项参数指标最优,最稳定,最符合市场需求。新发现很快得到推广,枳壳的品质稳定了,杨伟峰成立的合作社也逐渐走上正轨。
万顺堂负责人杨伟峰查看吴茱萸长势。
2016年,扬子江综合考量沅江枳壳道地性、药材品质、产业协同性及可持续发展价值等多方面因素后,决定在沅江建设种植基地。凭借过硬的品质,杨伟峰成立的合作社被该集团选中的合作种植基地。
扬子江龙凤堂枳壳规范化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杨伟峰供应的枳壳每年都会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项检测,均符合标准,成为该集团拳头中药产品生产的坚实保障。
龙头企业的加入带来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标准体系,也在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扬子江药业集团根据全国8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种植标准和经验,制定了81份管理文件和12份枳壳种植基地专属管理文件,对枳壳的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从源头提升药材品质。同时,利用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建立了全流程透明可追溯机制,为从种植到药材进厂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配备全能型中药材智能检验机器人,实现了中药材检验的精准、高效和可追溯;在前处理、提取、配方、灌装、灭菌、灯检、包装等一系列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新技术、新标准确保了种植规范、品质统一、渠道稳定,还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去年就吸引了几名年轻人回乡创业。这对我们既是监督,也是帮助。”杨伟峰说。
质量提高,品牌打响,产业规模随之成长壮大。
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作为一头连着市场需求、一头连着药材原产地供给,带动效应显著。
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有近40个独家中成药品种,多款产品年均销售额突破1亿元,还有多个含有药食同源物质成分的大健康产品在售。杨伟峰表示:“龙头企业带来的稳定订单,让种植户更有底气与信心,带动更多乡亲种植枳壳或来到种植基地培训上岗。”
近年来,沅江枳壳的年产量从2011年的1000余吨,增长到现在的年产5000吨以上,扬子江龙凤堂枳壳规范化种植基地也由最初的200多亩扩充到1000多亩。合作伙伴万顺堂还抓住机会,逐步开发枳壳树的其他用途,如赏性栽种,以及开发枳壳酒、枳壳蜂蜜等大健康产品,还新引入种植中药材吴茱萸,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沅江枳壳。
今年2月,沅江市政府发布了《沅江市推进枳壳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力争申报“沅江枳壳”地理标志,并就科技创新,产业提升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鼓励开展“百村万树”行动,计划至2029年底,全市新增标准化枳壳种植100万棵。
扬子江药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陪伴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集团将继续发挥链主作用,以技术创新升级为引擎,以规范化管理为保障,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